要說技術方面,虎式在火炮和發(fā)動機上有相當優(yōu)勢,但新技術其實應用的要比T-34少,T-34不僅傾斜式裝甲開了一代先河,還有應用了全輪獨立懸吊系統和寬履帶的設計都讓它在越野機動性上遠遠優(yōu)于虎式。(現代坦克全部在使用這些技術。)
在設計之初,虎式開發(fā)編號是6號(順便說下豹式是5號,而豹式實際出現要比虎式晚很多,你們懂的),是專門為了對付T-34而出現的(早期德國坦克完全搞不定T-34,52MM傾斜裝甲對直射坦克炮幾乎相當于80MM垂直裝甲,這個數據相當于北非戰(zhàn)場上英軍的瑪蒂爾達2,當時裝甲最厚的坦克。蘇德戰(zhàn)爭初期的德軍3、4號坦克裝備的火炮幾乎無法擊穿T-34的正面裝甲。打英國人最初用的是從蘇聯繳獲的76MM坦克炮,然后學會了用88MM高射炮平射來著= =,再后來才有了虎式的經典88炮)。從實際效果上來看,在堅硬地面的平原上虎式優(yōu)勢很大,但實際在蘇聯的泥地上表現相當不盡如任意,而且生產成本高,技術不成熟也使虎式故障率極高,維修也相當困難。嘛,所以基本可以認為虎式是德國病急亂投醫(yī)的產物,其設計幾乎可以認為是一款失敗作品。
當然,從實戰(zhàn)上來看,就算是臨時抱佛腳的產物,虎式的戰(zhàn)績也是相當可觀的,以結果論來說,虎式確實在表面上完勝了T-34。但要深究的話,虎式其實就是88MM炮厲害,然后犧牲了戰(zhàn)場上最重要的機動性換來了當時絕強的正面防御力(車體102MM.炮盾135MM,想打穿炮塔正面需要200MM以上的穿深,以當時的技術來說,恩,無敵了。想想也是,T-34初期的76MM炮都能打穿80MM的裝甲,后期主裝備85MM炮后要是虎式沒個100MM的臉敢出來嗎?)突出了矛和盾兩方面,遺憾的是機動性趨向于沒有,相當不適應近現代的高機動性戰(zhàn)爭。反觀T-34的設計就相當平衡,接近于完美的攻擊、防御、機動性的結合,當時也許打不過虎式,但它代表的是一種趨勢。要知道,早期的火槍要比發(fā)展了數千年的弓弩垃圾多了,但現在你覺得槍和弓哪一個靠譜點?
不,德國人真的只是病急亂投醫(yī),本來已經把快速機動穿插作戰(zhàn)搞明白了,非要換裝備思路,肯定不行, 你想想,開慣了二號,你怎么可能說換KV-2就換過來了